??最近"反内卷"政策在资本市场掀起了一阵旋风。看着钢铁、化工、基建这些传统周期板块集体起舞。
?

数据显示,短短一周就有77亿资金涌入周期ETF。鹏华化工ETF吸金18.31亿,国泰钢铁ETF14.11亿,广发基建50ETF13.07亿。
都知道「反内卷」了,行情就短期出问题了,短期的市场博弈就是如此,「反内卷」主线也不能例外,当大家都关注了,都知道这是主线有戏的时候,短期多数就是没价值了,这两天参与进去,今天多数都是大跌。所以牛市里散户遗憾是特别多。
?
一、牛市中的两大遗憾
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这些年,我总结出散户最常见的两大遗憾:
遗憾一:遇到调整没勇气参与
遗憾二:遇到做头后悔太冲动
这两句话看似简单,却道尽了散户的辛酸。就拿最近的"反内卷"行情来说,多少人看着钢铁指数一个月涨20.39%却不敢进场?又有多少人在稀土ETF涨到25%时冲动追高?
这种行为模式背后是典型的认知偏差——过度依赖主观判断而忽视客观数据。就像2025年伊朗和以色列冲突时,多少人把市场波动简单归因于地缘政治?实际上那不过是机构借题发挥的震仓手法。
?

二、震仓背后的资本游戏
让我们用数据说话。看看这两只股票在冲突期间的表现:
?

左边是华东医药,右边是神州细胞。表面看都是受冲突影响下跌,但量化数据揭示了完全不同的故事。蓝色柱体显示的空头回补行为下,神州细胞有清晰的机构库存数据(橙色柱体),而华东医药则没有。
这就是典型的机构震仓手法——利用市场恐慌洗盘。当散户忙着割肉时,机构正在悄悄吸筹。结果如何?冲突缓和后,神州细胞强势反弹,华东医药却继续低迷。而大家手头股票如果最近也在震荡的话,可以到应用市场,搜索并且安装「博尔系统」的手机应用,再自己去量化「全景K线」,来龙去脉也是一样搞清楚的。
PS1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PS2:
「全景k线」数据是将:机构库存、空头回补、资金交点、强力回补、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,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,态进行映射。样,观察市场,能够更直观、更全面、更系统。
?
三、数据不会说谎
我用的这套量化系统最宝贵的地方,就是能穿透市场表象看到本质。红黄蓝绿四种柱体分别代表不同的交易行为,而橙色柱体则揭示机构动向。在牛市震荡中,这种数据优势尤为明显。
看看2025年这两只大牛股的走势:
?

?

上涨途中,用系统去量化「机构交易特征」,能够看到出现过很多次「机构震仓」的蓝色K线,它们能一路穿越震荡创新高,就是因为每次调整都有机构资金在背后支撑。没有量化工具辅助的散户,很容易在震仓中被甩下车。下面的机构交易行为,大家可以到应用市场,搜索并且安装「博尔系统」的手机应用,再自己去量化「全景K线」,来龙去脉也是一样搞清楚的。
?
四、周期行情的启示
回到开头的"反内卷"行情。申万宏源说得对,这已经升级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体系。但散户要记住:政策红利≠个股机会。中欧基金建议的三阶段布局策略(钢铁水泥→化工有色→科技出海)也有参考价值,但具体操作仍需数据验证。
我见过太多人把政策概念当救命稻草,结果炒成了接盘侠。真正的机会永远属于那些能用数据说话的人。显然,牛市最大的风险不是错过机会,而是用觉得行情挺好,怎么做都能赢——那会为未来的惨败埋下伏笔。
?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?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?????